1981年春节首日,于人民大会堂用餐的邓小平点燃香烟,一旁的廖承志见状,连忙劝阻:“你患有气管炎,怎能还抽烟呢?”
廖承志笑着摸了摸头,未予回应。一旁的外甥女陈香梅心生疑惑:“舅舅并无气管炎,怎会如此?”
闻听陈香梅之言,邓小平同志亦展颜而笑:“此事你得问问你叔叔,他往昔因病,时常悄取我香烟呢!”
廖承志是否患有气管炎?他为何与邓小平同志关系如此亲密?
【弃暗投明】
1908年,廖承志在日本东京诞生。其父廖仲恺为国内著名民主革命家,屡与孙中山携手开展革命活动。
受父亲影响,廖承志自幼成绩优异,且热衷革命,常随父母四处奔波,致力于革命事业。
1924年8月,16岁的廖承志随父亲加入中国国民党,初衷是为国为民。然而,不久后他便对这一决定感到后悔。
廖承志与母亲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,为表决心,他决定秉承父志,正如其名,矢志不渝地继承父亲的遗愿。
廖承志初时欲留国民党内,图变其氛围,然未几便察觉,此愿不过是自身奢望,难以实现。
加入国民党后,廖承志目睹了日常中的种种权谋较量,各派系间既有公开的竞争,也有暗地里的斗争。
这些争斗终是伤害穷苦大众。如此腐败的政党,又如何能成功革命?
廖承志进行了诸多努力,他引领广州学生与工人发起罢工,组织反帝游行,然而这些行动取得的成效均相当有限。
尽管情况如此,廖承志对国民党的期望仍未减退,这份信念持续至1927年。
北伐战争将结束时,蒋介石为夺胜利果实,发动四一二政变,大肆屠杀共产党人,此举直接导致了北伐战争的最终失败。
面对此结果,廖承志终无法再忍,毅然决定离开国民党,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之路。
廖承志凭借优异成绩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,在校期间,他逐渐接触并了解到众多先进的思想观念。
然而,尽管已离开国民党,廖承志却未曾料到,自己竟步入了另一个困境之中。
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后,廖承志毅然引领学生谴责日本政府,因此遭到日方驱逐,被迫离开日本。
回国后,廖承志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,矢志不渝地决心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。
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,廖承志虽曾因指责张国焘而遭诬陷,但总体而言,他得以毫无顾忌地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之中。
抗战前,廖承志主理后方组织宣传,创办《解放》杂志。国共合作抗日时,他积极奔走,号召南方各省民众投身抗战事业。
廖承志经历了一段极为艰辛的时光,但他深感自豪,因他正致力于国共合作抗日的伟大事业,不辞辛劳地四处奔忙。
廖承志原本认为国共合作能延续至解放战争后,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1941年蒋介石便已有所行动。
1941年10月,蒋介石诬指新四军叛乱,随即引发皖南事变,致使年轻的新四军部队近乎全军覆没。
廖承志,前国民党人,被蒋介石的举动再次刺痛,随即赶往香港,在长版《华商报》上严厉指责蒋介石的所作所为。
数年间,廖承志始终坚守前线,屡次投身于对抗日军及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中,勇往直前。
然而,廖承志的积极行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,他于1942年5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。
在狱中,身为前国民党成员的廖承志虽性命无忧,但仍遭受了反动派的严刑拷问。
廖承志始终坚守信念,无论遭遇何种待遇,都未曾透露丝毫对组织不利的信息,保持了高度的忠诚与缄默。
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,中共中央终获契机,成功营救出廖承志。
解放战争爆发后,廖承志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、南京局外事委书记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。
解放战争结束后,廖承志被任命为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。
廖承志革命生涯虽少直接杀敌,但在后方组织的建设与工作,同样对促进祖国团结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廖承志同志一生致力于革命,奉献巨大。在这位杰出共产党人的生活里,他鲜有的爱好便是抽香烟。
然而,他的这一爱好往往难以实现。
【“偷香烟”】
1978年,邓小平邀请廖承志参加座谈,二人在会议室深入交流了一整个上午。
邓小平同志召见廖承志,旨在商讨香港回归事宜,并委以重任,由他负责制定港澳的重要方针政策。
对于担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主任的廖承志而言,这项工作无疑由他来负责最为恰当。
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,廖承志深入了解了港澳情况,并在当地赢得了高度声誉。
众多爱国人士视廖承志为港澳回归的关键人物,并与他并肩致力于香港回归的伟大事业。
当时香港局势错综复杂,英国政府从中阻挠,而香港民众则心怀忧虑。
这两者的结合,引发了众多普通民众对回归的抵触情绪,致使香港回归之路变得棘手而复杂。
在此情形下,邓小平同志提议采用“一国两制”方针,旨在最大程度降低香港回归所面临的挑战。
该方针提出后,遭遇了不少反对声音,然而廖承志却始终坚定支持“一国两制”的方针,成为其忠实拥趸。
他即刻着手于“一国两制”方针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,全身心投入,近乎废寝忘食地勤奋工作。
对于一位近80岁的老人,这份工作颇为辛劳,因此廖承志常需借助香烟来提振精神。
香烟对这些革命前辈而言,是工作的支柱。中共初创时,繁重事务压在中央领导肩上,唯有借助香烟,方能支撑下去。
例如,伟大领袖毛主席酷爱香烟,即便新中国成立后负担稍减,他仍保持着常伴烟草的习惯。
廖承志与邓小平同志在工作中紧密合作,但廖承志身上未带香烟,故有时会在征得同意后使用邓小平的烟。
在制定相关政策接近尾声时,邓小平同志因其他工作暂离办公室,与此同时,廖承志仍在办公室内,忙于规划“一国两制”的方针。
天色渐暗,廖承志望向窗外的星月,随后拉上了窗帘,独自坐在屋内,一根香烟接一根地抽着。
过了段时间,警卫员进屋查看,见廖承志桌上烟灰缸已满,连忙拉开窗帘开窗通风:“主任,抽这么多烟,得开开窗透透气啊。”
见警卫员推开窗户,廖承志急忙吩咐道:“赶紧把窗帘合上。”
警卫员挠挠头,随即拉上了窗帘,说:“外面漆黑一片,什么也看不见。”
廖承志微笑着说:“里面看不清外面,但外面却能看清里面。我拿了总理几包烟,你可别向总理透露。”
随后,廖承志对警卫员言道,夜已深沉,吩咐其先行归寝。警卫员闻言,亦劝廖承志注意休息,随即退出了办公室。
然而,警卫员未曾知晓,廖承志在其离去后,仍继续工作数小时,直至任务圆满完成。
次日清晨,在多位同志的协力下,“一国两制”方针的具体政策得以完成。邓小平手捧方案,感慨万千:“此方案一出,港澳回归之事便有了着落!”
邓小平同志心情愉悦地说着,随即拿起烟盒,打算抽上一根烟。
拿起烟盒,邓小平同志即刻察觉异样:“怎么这么轻?肥仔儿,你又悄悄抽我的烟了!”
邓小平同志烟瘾较大,每日几乎要消耗三包烟。
听闻邓小平此言,廖承志挠头大笑:“烟瘾犯了,总得抽两口,而且现在我也有点犯困,要不你再赏我一根如何?”
邓小平同志佯怒地望向廖承志:“还抽?快回家歇息,睡着了烟瘾自消。再给你烟,怕你夫人连我也埋怨上了!”
邓小平同志并非心疼那几支烟,他意在让廖承志多休息,同时也了解廖承志的身体状况及其妻不会让他多抽烟的考量。
【“气管炎”】
1933年,廖承志与经普椿相识,并结为夫妻。他们的相遇,成为了两人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。
廖承志25岁时,于上海地区负责地下工作,期间结识了经普椿。随着深入了解,两人情愫渐生,最终确立了恋爱关系。
经普椿当时年幼,廖承志也因工作需要返回中央苏区。他们相约,待两年后,再共结连理。
由于当时局势极为紧张,两人长时间未能相见,直至1938年,他们才终于再次重逢。
五年时光流转,廖承志与经普椿情感依旧,未有任何动摇,终携手步入婚姻的神圣殿堂。
婚后,廖承志对年轻自己九岁的妻子极为体贴,凡事都尽量依着她,可以说是百依百顺。
经普椿与她的丈夫亦是情深意重,两人恩爱有加,彼此间情感无比深厚。
两人相伴五十余载,共历新中国诞生与革命成功。革命成功后,廖承志因长期操劳,身体出现诸多问题。
为确保廖承志健康状况不进一步下滑,自六十年代起,经普椿便对廖承志实施限烟措施,每日仅允许其抽三根香烟。
廖承志这位老烟民对此倍感煎熬,然而,在妻子的严格监督下,他不得不选择顺从。
1978年后,因港澳回归事宜紧迫,廖承志遂向邓小平同志请求了几支香烟。
1980年,廖承志因心脏问题接受了搭桥手术。此后,经普椿对他的健康管理更为严格,禁止他吸烟,也不允许他食用肥肉,以确保其身体健康。
廖承志仅有的两个爱好被剥夺后,常偷吃肥肉、抽香烟。妻子发现后总骂他,他便举手“投降”,向妻子求饶。
此类情形频发后,众人皆戏谑称廖承志患上了“气管炎”,意指他怕老婆。
1981年,邓小平会见华侨领袖陈香梅(廖承志外甥女)时,幽默地说:“你舅舅有严重的‘气管炎’哦!”这里的“气管炎”是句玩笑话。
在新中国创立之际,廖承志毅然将宝贵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自己的祖国,全心全意投入其中。
即便年近八旬,廖承志一听闻国家需要,便不顾身体状况,毅然投身于港澳回归事业,持续忙碌。
廖承志遗憾地在1983年因病离世,未能亲眼见证香港于其后回归的历史时刻。
而他妻子经普椿,对他管束甚严,于1997年9月,在亲眼见证香港回归之后,离世而去。
我坚信,在另一世界,这位伟大共产党人虽患严重“气管炎”,却能从妻子处闻香港回归之喜讯,他定会感到无比欣慰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